“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这句话背后,你不知道的事……
“北京冬奥会闭环内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闭环内阳性病例率约为0.01%,我们在闭环里非常安全。”
认可的背后,凝结着方方面面的艰辛努力,包含着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辛苦的汗水。其中,新冠联络官(CLO)综合协调办公室是北京冬奥组委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形势而成立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与赛时各相关单位、利益相关方及CLO沟通对接,协调做好与会人员出入境、核酸检测、健康检测、应急处置、病例管理等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CLO办公室,活跃着环球体育官网19名师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作为“先遣队”,自2021年12月便正式上岗,见证了盛会幕后的点点滴滴。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CLO办公室志愿者的视角,了解冬奥故事,了解奋进中的首医青年。
冬奥闭幕不是句点,而是崭新起点
“冬奥圆满闭幕,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句点,而是一个崭新起点。很多参与冬奥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即将结束服务工作,但我们仍然坚守,继续参与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带队教师苏岱老师对继续服务冬残奥会充满期待。
志愿服务工作是经历,更是课堂。我们的工作涉及到赛会所有人员的核酸检测信息,细节把控尤为关键。日常工作中,围绕防疫手册,苏岱老师根据具体工作环节,指导志愿者们完成各项工作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尽可能减少出错;与专业人员时刻保持沟通,及时根据要求更新工作细节,并与志愿者保持同步;面对CLO每日回复的邮件问题,做好与国际奥委会和奥组委专业团队的联系。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成败,马虎不得。志愿者同学们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不同岗位上奉献着力量。参与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新冠防疫工作,保障所有涉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赛会的正常运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信念始终如一,同时我们也希望传递好志愿精神的火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
残奥期许:冬残奥会即将到来,我会毫不犹豫坚守在赛会防疫战线继续拼搏。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关注,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更全面的阐释。让我们携手努力,一起向未来,为举办一届和冬奥会同样“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会而继续努力。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冠军
“作为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参与冬奥、冬残奥荣幸之至!”志愿者冯巍同学表示,新冠疫情下,我国如期举办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彰显了大国力量和大国自信。冯巍同学在公共卫生处负责疫情报告的统计工作,他坦言,冬奥开幕前那段时间非常“痛苦”,每天1000多名入境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来确认密接,记录核酸检测值。这对于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都是巨大挑战,但是大家还是齐心协力完成了工作。
只有那些不害怕挑战,不躲避挑战,反而前去迎接挑战,以便克服和化解困难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冯巍同学明白,作为科研人,同样只有在挑战中才能磨炼成才,向压力挑战,向竞争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坚持不懈,突破自我,全力以赴,呈现最好,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冠军!
残奥期许:继续为冬残奥会助力,为奥运健儿加油,让我们一起庆祝这场冰雪盛会,一起期待未来。
“第一天”和“那一天”,都是难忘的专属记忆
“对于全世界观众而言,冬奥第一天应该是2月4日开幕式那个绚烂的夜晚;对于我而言,冬奥第一天是第一次踏进首钢园的那天。”志愿者段明瑞同学对“第一天”记忆犹新。
四大高校志愿者们热情洋溢、青春活力,齐聚一堂。大家行走在首钢园区,一草一木,每一块渗水砖,每一块利用废弃炉料设计的背景板,随处可见的冬奥元素,园区与冬奥会的完美融合,让大家心潮澎湃。冬奥会展览馆内陈列着往届冬奥历史物品,刹那间,仿佛进入时间隧道,我们在认真欣赏着每一届冬奥健儿风采。段明瑞同学在馆内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认真做好志愿工作,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
在涉奥人员入境最频繁的日子,由于入境时间的不确定以及密集性,志愿者们连续工作,老师们甚至轮流值夜班。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段明瑞同学从稚嫩、青涩变得勇敢、担当。转眼间,冬奥盛会圆满落幕,大家挥洒汗水,贡献智慧,还收获了友谊和感动。“生日会那天,既特别又珍贵!”1月31日,CLO办公室给四大高校志愿者中1月份生日的幸运儿,举办了独一无二的生日会,而段明瑞同学,就是其中之一。伴着歌声,蛋糕缓缓推到面前,大家许愿冬奥会成功举办,许愿疫情早日结束,许愿中国越来越富强。“欣喜万分又心怀感恩,每一口蛋糕都甜到了心里,由衷感谢CLO办公室,感谢志愿者,感谢带给我美好经历的冬奥会!”
残奥期许:我们深深感知到祖国的强大,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的重要性,并逐渐意识到国家和社会需要医学青年,我们开始与世界连接。无以复制的冬奥经历,必将引领我们在未来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实有力量!
我心底有捧永不融化的冰雪
“2022年的两场雪从冬至春,纷纷扬扬,妆点了这座双奥之城,也在我的心底留下一捧永不融化的冰雪。”志愿者金笑寒同学的冬奥记忆诗意而浪漫。
作为南方孩子,金笑寒同学并不常见冰雪。于她而言,冰雪是纯净洁白的想象和期待。冬奥周期,冰雪同大家一起守候,见过日升,观过月落,见证了志愿者的团结、紧密和温情。“一片雪花无法造就壮美的雪景,一如我们。”志愿者金笑寒同学曾因为和相熟的同学没分到一组而感到紧张和担忧,苏岱老师告诉她:“别担心,无论在哪,我们都是Team CLO”。这句话鼓舞着我迅速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也和工作伙伴们打成一片,协助老师完成各项保障工作。尽管身在不同的分组和岗位,大家仍有共同的目标——在“Team CLO”中努力当好这一片小小“雪花”,承:梅务冬奥的重任,不辜负祖国和人民交付给青年志愿者的任务和期待。
是热爱和赤忱,让运动员们无惧伤痛勇敢站上赛。灰彩侨劝统喑,让我们志愿者携手相聚,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将中国人民的热情传递给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挺拔风姿和风发意气。
残奥期许:这届冬奥,是中国在冰雪中送给世界的“春天”,折柳相送,寄情未来,冬奥服务告一段落,冬残奥会“Team CLO”的小雪花们继续一起加油呀!
服务盛会,也在享受盛会
“2021年12月,因冰雪之缘,我们相识于这个奇妙的冬天。”志愿者闫琪同学所在的综合组不同于监测组、处置支持组、抵离组这些专业性很强的组别——就像CLO办公室是入境人员和中国工作人员间的桥梁一般,综合组就是办公室内部与外界其他领域沟通的纽带。综合组的常规工作是汇总整个办公室每日的工作成果,撰写成报告递交给各个领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天我们早出晚归,需要同各个组打交道,汇总工作内容。”截至目前,工作报告已经出到第91期,看着厚厚一沓的“工作成果”,闫琪同学很有成就感,“正是组内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各位同学的兢兢业业,才会有至今无差错的数据报告。”
“在这里,我们相识相知,收获友谊。”闫琪同学表示,大家相处久了,生活中也颇有默契。冬奥会开幕那天,志愿者党媛同学在专心给同学们拍照,大家看到后也纷纷拿出手机,一起为党大摄影师按下快门。两张照片,不同的角度,同样的温暖,记录下2月4日的“互拍”瞬间,记录下这温馨有趣的一幕。
残奥期许:冬残奥会渐行渐近,大家会继续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让世界记住2022年的中国北京!
冬奥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四次使用中文,对中国各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谢,其中一句便是:“志愿者,谢谢你们。”志愿者们无处不在,却很少出现在镜头中,他们身上也没有太过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首医CLO办公室志愿者师生坚守岗位已两月有余,变化的是季节,不变的是热情。下一阶段,大家将重整行囊再出发,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残奥盛会,相信他们定能将冬奥记忆化为绵延不绝的动力,继续在残奥会志愿服务中闪耀、绽放。
(部分素材来源:北京日报等媒体 统稿:李晓曦)